塞尔维亚共和国知识产权局局长:期待中塞两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加强合作
我国实施中的知识产权领域合作文件达110余份,与60余个共建国家知识产权机构、国际和地区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以下简称“会议”)上,国家知识产权局披露的系列数据显示,我国的知识产权“朋友圈”正不断扩围。
会议期间,塞尔维亚共和国知识产权局局长弗拉迪米尔·马里奇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世界经济进步的重要杠杆,知识产权在“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期待塞尔维亚与中国能在知识产权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并加深友谊。”
2023年10月17日,中塞双方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的目标之一就是“提供缔约双方贸易公平竞争的条件,并确保充分且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目前,该协定已于2024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到塞尔维亚投资,它们来自建筑、IT等各行各业。同时,许多塞尔维亚公司也开始把中国作为目标市场之一。”马里奇认为,这些变化意味着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会更加活跃,“中塞两国知识产权部门之间的合作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马里奇指出,中塞两国都是由政府机构来负责知识产权管理,不仅在维护和改善本国知识产权制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承担起了“教育”的职能。据介绍,塞尔维亚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从事知识产权教育工作已有近15年,马里奇期待未来中塞两国的知识产权部门,能够在知识产权教育方面开展良好合作。
在采访中,马里奇多次赞扬中国对世界知识产权事业作出的贡献。他提到,纸张、印刷术、火药、丝绸、指南针等人类社会的重要发明,都是中国人民富有非凡创新性和创造力的体现,“在这个方面,中国值得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学习”。
他特别提到了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实践和努力。1994年,我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30年来,我国在该框架下的年度国际专利申请量从100多件增长为2023年的超过6.9万件,连续多年稳坐世界第一。
“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框架,没有一个优秀的国家知识产权局,没有专业的专利审查员,没有对人力和技术能力的大量投资,就不可能高质量地处理如此大量的专利申请。”马里奇认为,建立一个运行高效、成效卓越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毫无疑问,中国值得所有欧洲大陆的国家学习。”
今年3月,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高级代表团曾到塞尔维亚开展工作访问,其间,中塞双方围绕多个议题开展了交流。其中,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到的“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的工作令马里奇印象深刻。
“专利权不能只停留在抽屉里积满灰尘的文件上,必须走向市场。”在马里奇看来,中国的知识产权机构注重专利转化,并能够帮助权利人找到将创新成果推向市场的合适路径,这为创新主体提供了强有力支持。他期待塞尔维亚也能借鉴中国的相关经验。“我坚信,塞尔维亚支持创新的基础设施也已经做好准备。”马里奇说。
记者从第三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上了解到,接下来,我国将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启动实施包括专利加快审查试点、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试点、“一带一路”绿色专利技术普惠推广等一批务实合作项目。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共建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合作持续深化。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3年,我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及相关组织累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7.0万件和3.5万件,同时,共建国家在华累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8.5万件和18.2万件。
“知识产权合作只是欧亚大陆国家间合作项目的一小部分。”马里奇指出,“一带一路”倡议远远覆盖了比知识产权更广泛的领域。“塞尔维亚政府全心全意地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倡议促进了各国之间商品的有序、自由流动,促进了经济资源的高效、便捷配置,加强了各国市场之间的联系。”马里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