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三尺讲台 培育商标人才
编者按
9月10日是第四十个教师节。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长期以来,商标领域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教师,他们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他们启智润心、传道授业。他们扎根商标教育一线,托举学生成长梦想;他们创新教学方法,让商标课堂生动有趣。他们为商标育人,为知识产权事业育才。中国知识产权报推出特别策划,邀请6位教师,讲述他们从事商标教育的初衷和教师生涯的动人时刻。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孙国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
“教师是把自己照亮,让自己成为光,再去照亮别人的人。”近30年如一日,孙国瑞一直坚守在商标教育一线,在他看来,教师的责任重大。
1997年,出于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孙国瑞由北京市司法机关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任教,从事民商法和知识产权法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中商标法是他教学科研的重点方向之一。
在将近30年的商标法教学科研工作中,孙国瑞始终坚持实践导向,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我会通过讲解法律条文、分析典型案例,并采用比较法研究,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商标法核心原则的理解。然后,我会指导学生们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分析一些历史上的经典案例,可以让学生们更直观地学习到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商标的注册流程及商标权的保护范围等知识。”孙国瑞介绍,他还会邀请业界专家,如商标律师、知识产权顾问和企业法务人员等,通过讲座或研讨会的方式来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这些讲座和研讨会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商标法在商业实践中的应用,并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提供指导。”
孙国瑞时刻注重商标领域的商业道德,如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竞争等。他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商标抢注、商标权利滥用等现象,以及这些行为对市场竞争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影响。“我相信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教学和科研方法,学生可以被培养成为既有深厚理论基础,又具备实践能力的商标法律人才。”孙国瑞说。
育人心得
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
王莲峰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
自1985年在高校任教以来,王莲峰已扎根教育事业39年。
“我从1985年开始从事法学教育,1994年开始从事知识产权法教学。2004年,我调入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专门从事商标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开设商标法学、商标法典型案例研习、商标法专题研究、商标和其他标识法保护专题研究等课程。”王莲峰说,此后她便再也没离开过商标教育领域。
王莲峰深耕商标法、商业标识法等领域,主持重点课题近40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商业标识立法体系化研究》《商标法理论与实践》等;主编《商标资产运用及商标资产证券化》《国外商标案例评析》等多部著作和教材;独著《商标法学》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入选上海首批精品教材奖。
王莲峰在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注重将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受邀参与国家和地方多项知识产权立法工作;专注于商标品牌战略规划、知识产权资产运用及纠纷解决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多次受邀参加上海、广东等地法院和行政执法机关组织的知识产权疑难案件研讨;积极响应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织的援疆计划,参与喀什大学法政学院的教学科研指导工作,并捐赠图书、进行示范教学等。
为了营造温暖向学、团结友爱的学术氛围,王莲峰还开设了“莲峰山庄”微信公众号,定期召开读书会,了解学生们的学业和生活情况。
39年来,王莲峰已桃李满天下,为政府、高校、律所、企业等输送了大批商标人才。“品端唯见莲,学高自成峰。”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王莲峰的博士导师吴汉东的赞誉,正是王莲峰潜心钻研、教书育人的写照。
育人心得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我将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商标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点燃商标事业发展的星星之火”
徐升权
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
“教师是商标事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作为一名专业领域的教师,我有责任指引学生找到属于‘商标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从事商标教育事业12年的徐升权,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
2012年,徐升权入职南京理工大学开始从事商标人才培养工作。“之所以成为一名教师,源于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憧憬,我认为在高校里教育学生、传递知识,是光荣且有趣的。”徐升权说,商标法有很多方面的问题尚待探索研究,具有独特的魅力。目前,他主要教授商标法学、商标法专题研究、商标与品牌管理等课程。
除了教学工作外,徐升权还承担了多项课题研究项目。自2015年起,他牵头在国内率先研究并论证“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评价体系”,至今已经连续10年将成果应用于江苏省及长三角区域的年度商标品牌发展成效测评,为相关政府部门商标品牌工作决策提供了参考与支撑,相关研究报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获得了全国知识产权优秀调查研究报告暨优秀软课题研究成果奖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自2017年起,徐升权负责建设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他坚持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理念,在研究商业标识法学基础理论的同时,积极探索商标品牌建设与保护实践问题,为商标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育人心得
从教十二载,我深刻体会到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关注和学习商标法学,他们的热情必然是我国商标品牌事业发展的星星之火。
“培育有‘显著特征’的商标人才”
张春艳
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自1998年起,张春艳开始从事商标教育,至今已有26年。而她成为一名教师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希望用自己的专业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并帮助他们成就梦想。
“坚定选择知识产权领域源于一次偶然。那时,我刚工作不久,通过媒体报道得知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而这一天恰好是我的生日。”张春艳说,正是这份奇妙的缘分让她与商标教育事业紧密联系起来。
26年来,张春艳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法情景剧教学,利用“雨课堂”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知识产权法律诊所”教学中,她带领学生到法院开展知识产权诉前调解,形成了独特的“全过程调解式知识产权法律诊所教学模式”。她还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实地调研做课题和社会服务,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
在教学中,张春艳倡导“以赛促学,赛学研相结合”。“自2017年开始,我先后组织带领近500名学生参加过国家级和省级比赛近30项,均取得较满意的成绩。”张春艳介绍,特别是在第四届中华商标协会全国高校知识产权(商标)热点问题辩论赛中,她带领的辩论队伍战胜多支强校的队伍,最终获第二名的好成绩。
回首26年的教学生涯,张春艳感慨地说:“在商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牌意识与创新能力,让他们理解商标作为商业标识的核心价值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育人心得
商标教学需要与时俱进,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成长为有“显著特征”的人才。
“引领学生树立‘人生品牌’”
陈星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
2013年,广西民族大学首设知识产权本科专业,陈星成为该专业的一名教师,这一干就是11年。“知识产权法博士毕业后,我就立志为知识产权事业培根铸魂,为地方培养更多知识产权人才。”陈星说。
陈星热爱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学习和创新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他开设了知识产权实务礼仪课程,在会议室、办公室、餐厅、咖啡厅等场所开展模拟教学,深受学生喜爱。为了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他多次把学生带到电视台节目录制现场,让他们观摩自己现场剖析企业创业中遇到的商标品牌问题。“希望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学生真切学习到商标品牌知识。”陈星说。
陈星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和热切交流,学生们在体会学习乐趣的同时,又能提升学习能力。“我不太喜欢枯燥地灌输知识,所以常常会将专业知识与个人成长和生活点滴相结合。”陈星说,他特意把商标法第一课设置为“品牌与人生”,将学生们为何及如何树立“人生品牌”引入课程,引导学生们将品牌意识贯穿到学习生活、做事和做人的始终。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陈星曾获得多项荣誉。“最令我难忘的还是自己的学生获奖。”陈星说,例如2022年他指导的学生论文获得了第二届中华商标协会全国高校商标热点问题征文比赛本科生组特等奖等。
育人心得
点亮智慧之光,铸造品牌之魂,是教师的职责。我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引领学生树立“人生品牌”。
“亦师亦友渡学海”
孙那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今年是孙那从事知识产权教育事业的第8年。她清晰地记得,当她还是一名本科学生时,就对知识产权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从小喜欢文学,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保护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法律制度之一。之后我又在美国洛杉矶攻读硕士学位,更加深入地领悟到商标、版权等制度在文化娱乐产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孙那告诉记者,从那时起,她便决心将自身所学运用到我国知识产权领域,推动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2020年,孙那调入西安交通大学,成为一名教师。“作为青年教师,我希望能和学生成为科研道路上的朋友,共同探讨学术话题,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孙那说。课堂上,她注重新的研究方法运用,引导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利用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挖掘其中的商标问题,主动寻找解决路径。她开设的司法实务课程,将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外,她通过学校每期的星火读书会,引导学生阅读专业文献,积累知识,厚积薄发。
除了教学外,孙那认真钻研学术,关注商标领域热点和难点问题,发表了《恶意抢注商标与在先权利冲突的司法解决路径研究》《民法典视阈下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的司法适用关系》等论文。她注重研究工作服务于地方立法,参加了《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起草和修订工作。
“我将自己所学如涓涓细流汇入学生的心里,也在与学生的思想碰撞中将那些闪光的新发现、新思想不断汇入知识的海洋,希望为推动我国商标事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孙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