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广西: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强劲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江东洲    2017-01-12 15:12:24

2016年10月8日至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右一)深入柳州市,着重就汽车工业运行和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调研。

2016年7月24日,南宁·中关村双创示范基地在南宁高新区揭牌运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左三)参观南宁·中关村协同创新展示中心。

    2016年以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广西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夯实创新基础能力,不断提高创新供给质量,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广西创新体系,打造发展新引擎,创造发展新优势,创新源泉不断涌流,发展更加生机勃发。

    添加石墨烯后充电速度可以提高数倍的锂离子电池,具有高导电性、高热稳定性、特殊性质的功能性涂料……在广西石墨烯研究院的展厅内,多项石墨烯应用产品引起业内人士关注。

    作为备受瞩目的战略性前沿性新材料,石墨烯的相关产业在全国各地呈竞相发展的态势。通过探索建立从石墨烯生产原料、装备、生产、销售和下游工程应用的完整的产业链,广西成功开辟了一条具有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石墨烯产业化之路。

    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启“创新浪潮”。瞄准未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广西不再亦步亦趋,正从“追赶者”向“并行者”乃至“领跑者”跨越。

    纵深推进改革 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点燃创新引擎的,唯有有力又灵巧的改革。从科技成果到现实生产力,中间的距离可能千山万水,也可能只有一步之遥,决定距离远近的,就是有没有点燃自主创新这一强劲引擎。

    面对科研和经济“两张皮”、科技成果转化难、科技创新效率低,科研院所管理僵化、活力不足等问题,怎么破?

    2016年,广西着力抓好纵深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这是一次重大改革——广西科技项目申报由一年一次改为一年四次。广西财力薄弱,如何用活用好有限的财政科技经费尤为重要。为此,广西改革优化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逐步采取常态制,实行部门预算批复前项目资金预拨付制度,由科技主管部门根据当年科研经费预算统筹安排。

    “科学研究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拥有自己的规律和法则,但过去广西科技管理的一大特点是‘计划科研’,这跟科技创新规律不相适应。改革后,一年可以申报四次,并逐步过渡到常态制,既增加了科技人员的自由度,遵循了科研规律,让好项目随时都能申报科技计划资金支持,又有利于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坤华说。

    围绕创新驱动,广西改革的鼓点密集如雷。

    一方面,广西整合原分散在自治区各部门的131项科技计划项目,形成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广西重点研发计划、广西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等新的五大科技计划(专项)。从行政体系、支撑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四个层面上,初步构建完成公开统一的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同时,出台了《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计划监督工作暂行规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强化对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的监管。

    另一方面,稳步落实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分配政策,将科技成果管理由过去的“审批制”改为“放权制”,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都下放给事业单位,减少层层审批。

    对科技成果的处置按国有资产管理,审批繁琐,单位核算不规范;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积极性不高;成果处置收益上缴国库,用于人员奖励的支出挤占了绩效工资总额基数,削弱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近年来,广西事业单位集聚了广西大批高层次人才,承担了大量国家和自治区及各地的科研任务,积累了大量科技成果,但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科技成果相关管理制度不适应成果转化需要的情况。

    一边是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束之高阁,另一边是企业到处寻找新技术,如何破解两难困局?

    为此,广西出台《关于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暂行规定》,下放管理权限,明确科研机构、高校的科技成果处置权,规定研发团队和完成人可获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所得70%—99%的奖励。

    “科研人员可以享受改革红利了。”广西科研院所的专家欢欣鼓舞。有了政策撑腰,等于为科技成果转化开了绿灯。

    此外,广西组织开展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检查,督促自治区高校、科研院所在2016年年底前出台本单位的《成果处置收益实施方案》,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截至2016年10月,广西科技成果登记受理项目3381项,是2015年同期的1.41倍;全区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输出)762项,同比22.5%;实现技术交易额9.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5倍;广西本地吸纳全国(含广西)技术1754项,技术交易额28.88亿元,同比增长21.09%。新认定自治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家,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用改革之手点燃创新引擎,一种强大的发展内生动力在八桂大地聚集涌动。

    吹响“集结号” 创新驱动全面发力

2016年9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动员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为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历史总在浓墨重彩中掀开新篇章。

    2016年5月30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从全局高度和历史站位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和五大重点任务,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这是科技创新的又一个春天。

    北京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深圳全面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放眼大江南北,创新热潮涌动。

    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面对资源环境、土地、能源等要素约束趋紧,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和科技资源缺乏的地区,广西必须在创新驱动的道路上加速前进。

    创新是广西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近年来,广西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显著进步,民生福祉明显改善,从西南边陲一跃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主要得益于以创新热情撬动改革大局,用创新活力推动发展进程。

    创新是广西实现经济爬坡过坎的强大引擎。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支撑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逐步消退,以资源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已陷入重重困境。目前,广西正处于产业转型、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关键阶段。要顺利越过这个“坡”、迈过这个“坎”,就必须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创新是引领广西发展的第一动力。尽管近年来广西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总量稳步提升,但科研成果少、创新能力弱、技术供给不足、企业和产品缺“筋”少“魂”,成为制约广西发展的短板和软肋。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磅礴起势、业态创新高潮迭起、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未来,只有通过创新,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才能不断寻求新的增长力量。

    面向未来,广西吹响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集结号”。

    2016年9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南宁召开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在会上发表讲话,动员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为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彭清华强调,全区上下要充分认识创新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坚持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制度、科技、文化、人才、管理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陈武指出,广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速发动创新引擎,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培育新动能,形成新优势,构建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面向未来,广西绘制了新时期创新驱动发展的总部署、总蓝图。

    大会从广西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历史积淀、民生需求等出发,瞄准最具备基础、最迫切需要、最可能突破、最具牵引带动作用的领域集中发力,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和《关于深化高校和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广西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办法》《广西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与改进财政科技经费管理实施办法》《广西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实施办法》等“1+8”系列政策文件,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重大科技需求,按照“三个坚持、五大突破、七项任务、九张名片”的要求,统筹推进全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有了总部署、总蓝图,还需建立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发展。

    2016年11月1日,由17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广西科技创新发展办公室”在广西科技厅挂牌成立。拟订科技创新重大政策、编制重大规划,统筹重大科技项目攻关、重大研发中心(平台)建设、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创新类基金的设立意见……创新办的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广西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工作全面推进。

    作为一片崇尚创新、富于创新传统的热土,广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速发动创新引擎。

    发动创新引擎 点燃发展澎湃动力

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广西创新探索和应用推广“空店科技精准扶贫模式”,深受贫困群众欢迎。

重大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为广西汽车产业迈向产业链中高端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创新求变天地宽。

    手机外观件用5252合金、电脑一体机背板用高端5252铝合金、4G基站用超大规格6063-T5铝合金散热型材……依靠创新研发,南南铝向特色创新之路迈出一大步,主要客户遍及苹果、三星、OPPO、小米、步步高等知名企业,市场覆盖面扩展至亚太地区、欧美、拉美和非洲等地区。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重大科技专项的强力支撑。2016年,广西制定出台了《广西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围绕自治区着力要打造的“九张创新发展名片”,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新能源汽车、石墨烯新材料的应用、金属基新材料、糖料蔗高效生产、非粮生物质能源、粮食与生物种业创新、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生态环境治理、海洋工程装备等重大科技专项,集中优势创新资源和力量开展技术攻关。

    玉柴公司的“柴油机低噪声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目前该技术已在YC6L、YC4F等柴油发动机上成功应用;广西大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三维石墨烯构造粉体材料制备和应用开发中试基地正式建成试产;广西3D打印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项目顺利实施,研发了国内先进的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准工业级3D打印机……截至2016年10月,广西先后下达了3批共1500项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产业科技创新,支持经费约62200万元,获取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重大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为广西产业和产品迈向产业链中高端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不仅带动经济增长,还惠及民生。在天峨县八腊瑶族乡五福村村部的“空店”里,贫困户罗世庆卖出了挑来的50公斤南瓜和37个土鸡蛋,乐呵呵地从老板手上领了3张百元大钞。

    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农产品销售难题,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广西创新探索和应用推广“空店科技精准扶贫模式”,在农村与城市间搭建“空中农贸市场”,率先走出一条深受贫困群众欢迎和切实可行的特色精准扶贫之路。目前,该模式已在广西4个市18个村成功落地挂牌运行;贵州、陕西、山东、新疆等地也充分借鉴这一模式,积极推开科技精准扶贫工作。

    八桂大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日益增强,正在展现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

    2016年,广西夯实创新基础,不断提升综合实力。

    科技型企业数量持续增加,2016年广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800家,比上年增长25%。广西师范大学“省部共建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成为广西第3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玉林内燃机特色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新组建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16个,新认定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家。2016年遴选确定7人为广西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第一批人选,聘任新一届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61名,择优选聘31名自然科学类八桂学者。

    2016年,广西深化与东盟的科技合作,加强与国内发达省区、重点高校院所、国际知名企业的交流合作,汇聚创新资源。

    不断拓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协作网络成员达到2053家,比2015年新增388家,协作网络成员除东盟外还扩展到巴基斯坦、韩国、日本、以色列、匈牙利、捷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功举办第4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对接项目600多项,促成项目签约及意向签约23项。

    2016年,广西突出抓好发明专利双倍增计划,知识产权运用成效不断显现。

    2016年前三季度,全区共申请专利40799件,其中发明专利位居全国第10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86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率位居全国第4位。2016年7月,广西被确定为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区建设试点,成为全国首批3个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省区之一。

    2016年,广西进一步发挥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引擎作用,高新区运行态势良好,不断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支撑。

    目前,新设立贺州、百色两个自治区级高新区,广西高新区总数达到10个。其中,南宁高新区在116家国家级高新区总体排名升至39位,首次晋升全国40强。2016年前三季度,9个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288.92亿元,同比增长31.60%。高新区各项指标增速明显优于全区平均水平,成为广西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

    改革不停歇,创新不止步。从战略部署到发展蓝图,从经济转型升级到社会民生福祉,开篇“十三五”,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之舟已经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