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工:行大道,向世界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作者:熊花平 辛惠良    2020-08-04 09:22:34

在日前公布的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评选结果中,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柳工)凭借专利“平地机(D系列)”获得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自2012年第一次获得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以来,柳工已数次获得中国专利奖。

“能够多次获奖,与柳工坚定不移地贯彻知识产权战略息息相关。”柳工知识产权总监黄中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柳工通过坚持技术创新,逐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等方式,从创立初期仅有单一轮式装载机产品,如今发展成为拥有挖掘机、压路机、平地机、起重机、叉车、摊铺机、铣刨机等工程机械产品及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的企业。依靠突出的知识产权实力,柳工于2017年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加强创新促发展

“不同于普通呆板的铁块感的机器设备,此次获奖的‘平地机(D系列)’专利,除了充分考虑造型独特性、美学效果、寓意表达等方面外,还着重考虑结合产品结构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等实用性能,使外观设计方案易于实施和推广。”黄中良表示,柳工自始至终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的理念,为该公司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1958年,刚刚建厂的柳工开始了在行业内的摸爬滚打之路。几年之后,柳工成立了专门的研发部门,并确定工程机械为其发展方向。通过发挥技术创新作用,柳工研发部门与原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合作,于1966年成功试制出中国第一台通过专家鉴定的轮式装载机。“此次经历,让柳工坚定了自主研发的信心与决心。”黄中良告诉记者,为此,柳工通过每年投入大量研发费用,吸纳大批专职研发人员从事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工作等方式,强化技术创新。“这些举措的实施,让柳工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小步快跑发展阶段:1992年柳工自主研发的第一台液压挖掘机下地,1994年第一台履带式推土机、挖掘装载机(俗称两头忙)同时下地,1995年第一台压路机下地,1998年柳工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装载机ZL50G下地……”黄中良介绍。

不断提升的技术创新能力,助力柳工持续推出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产品。“柳工于2001年自主研发的高原型轮式装载机是专为高原施工需求而开发设计的。在实际作业中,它可以节约燃油,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维护保养成本,有力支撑了西部地区开发、青藏铁路建设等项目,取得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黄中良说。

“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不仅使公司成为国内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也让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黄中良告诉记者,21世纪初,柳工启动国际化发展战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载机系列产品在行业内率先通过“CE”安全认证并达到欧洲尾气排放标准,直接销往欧洲、北美等地区。同时,通过在境外建立研发机构、生产基地、营销中心等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柳工在全球拥有20个制造基地、5个研发基地以及13个区域配件中心,并在技术、生产和物流等方面处于行业前沿。

这些成就正是柳工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的见证。

强化保护固根基

“如果说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那么知识产权保护更是为企业创新发展筑牢了根基。”黄中良说,柳工的知识产权保护之路,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当时,柳工与国际行业标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开展合作,引进其装载机技术。在合作过程中,柳工渐渐了解了专利、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的概念,由此萌发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在之后开发各类新产品的过程中,柳工越来越体会到新产品的研发既要注重规避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又要加强对自主创新技术的保护。”黄中良回忆,1993年,柳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为了系统、规范地管理知识产权,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柳工于当年成立知识产权团队,开始制定包括专利、企业标准(技术秘密)、商标等在内的全面知识产权战略及相关流程制度。根据制定的知识产权战略,柳工通过将知识产权保护导入产品研发流程中,实现研发过程跟踪并规避竞争对手专利,推动基于目标市场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专利布局。“具体来说,就是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柳工会组织人员对同类机型及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相关专利文献检索、工程机械产品技术发展趋势研究,以规避侵权风险;同时,在新产品上市前,柳工会再次检索相关专利文献,确保新产品未侵犯他人专利权,并及时提交相关专利申请。”黄中良介绍,截至2019年底,柳工共拥有专利1206件,其中发明专利443件。

“从赤道到南极,从欧美到亚非拉,当前柳工产品行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柳工产品的出口份额逐年提高,我们也正在通过积极提交海外专利申请等方式加大海外专利布局,为产品顺利‘出海’保驾护航。”黄中良告诉记者,自2016年柳工自主研发的挖掘装载机挖掘端工作装置专利获第一件海外专利授权以来,目前,该公司共获境外专利授权13件。

“未来,柳工将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以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提升产品竞争力,努力让‘中国制造’在全球大放异彩。”黄中良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