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有优品】陆川橘红:一片橘红一片金 誉满八桂天下闻
橘红是一种中药材,被称为“南方人参”,民间更有“一片橘红一片金”的说法。陆川橘红,产于广西陆川,它吸收了这块土壤的礞石矿物质与镁元素,花果茸毛柔浓可爱,气味芳香沁人,自明朝被朝廷列为御药后,成为宫廷贡品,至今深受国内外医学家的认可。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这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橘颂》中咏物抒情诗句。可见南国多橘,岭南大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了。不过橘树的习性也奇:只有生长于南土,才能结出甘美的果实,倘要将它迁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涩的枳实了。
陆川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素有“温泉之乡”美誉县境内因有九洲江、米马河、沙湖河、榕江河、低阳河和清湖河六条河流而得名。陆川县地势为东、西两侧高的峡谷走廊,东西两系山脉均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这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短冬,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光热充足。土壤pH值在4.5至6.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0.5%至2.0%之间,土层深厚,质地较好,富含石矿物质与镁元素,非常适合橘红生长。
陆川橘红果实,梨球形至扁圆形,气味清香,味微苦,微辛,果皮黄绿色或青绿色,茸毛多,密布果面,中果皮厚、颜色白色。橘红是采用晒干或焙干的工艺制作而成,摘取未成熟的果实,用沸水略烫,割成几瓣,再除去果瓤及中果皮,用水润透,对折,以木板压制成形,焙干就制作完成。
陆川橘红在本地又叫毛柑、大柑、毛桔红,是陆川地道中药材,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陆川县现保存最早的乾隆时期的《陆川县志》已有“橘柚”的记载,1923年的《陆川县志》则有“橘红种以化县橘红同,功力则稍逊”的记载,可见陆川民间广有栽培橘红的习惯。陆川县内各地都有橘红老树,清湖镇塘寨村就有60年的毛橘红老树。
相传,修道士罗辨传道途中患喘咳,倒地后爬到橘红树下,喝下树下积水病除而得道成仙。后骑着白牛沿途种植橘红,造福人类。1921年夏秋之交,两广军阀李宗仁与陈炯明混战粤桂边境,桂系李宗仁全军士卒中暑咳嗽,吐泻不止,后饮橘红果茶,疾病消除,精神倍增,一仗击溃了粤系陈军。1965年,李宗仁从海外回国,特来橘红之乡回购橘红。
陆川橘红具有,明显的药用价值。果实为理气宽中、化痰止咳中药之珍品。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橘红佳品,其瓤内有红白之分,利气、化痰、止咳,功倍于它药……其功愈陈愈良”。清朝《本草纲目拾遗》载:“橘红洽痰症,消油腻、消食、醒酒、宽中、解蟹毒。”《中药大辞典》曰:“化州橘红,性味辛、苦、温,功用为化痰、理气、健脾、消食,治胸中痰滞、咳嗽气喘、呕吐呃逆、饮食积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载:“化橘红辛、苦、温,归肺脾经。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陆川县大力发展橘红种植,力争把陆川打造成为“中国橘红之乡”。“橘红”是原国家卫生部首批正式公布的药食同源的物品。2016年6月“陆川橘红”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020年11月“陆川橘红”以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注册。2023年陆川县出台《陆川县“陆川橘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推动“陆川橘红”地理标志的规范使用和发展。
为了发展橘红产业,近年来,陆川县出台系列扶持政策,从资金投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土地保障、科技支撑等方面全力保障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陆川全县14个镇均有橘红种植。橘红种植面积6.34万亩,年产量1.17万吨,年产值1.76亿元。全县有橘红种植户1.12万户,橘红育苗场11个,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13个,千亩以上连片橘红基地6个,百亩以上连片橘红基地36个,同时注册了一系列橘红加工产品,成为誉满八桂的橘红种植大县。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是宋代诗人苏轼赠友人的名句,也是而今陆川县种植橘红的果农时常咏诵的诗句。陆川不仅仅生产橘红产品,更在打造集橘红科研、育苗、种植、加工、销售、文化展示于一体的产业基地,让这样一个养眼、养心、养生的乡村诗画田园,吸引更多人来到陆川,了解陆川,爱上陆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