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2017-04-21 16:02:01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广西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若干意见》和《广西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以奋力实现“两个建成”为总体目标,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全区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进一步改善,取得了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良好开局,为建设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制度建设

2016年,广西围绕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区建设,逐步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制度建设取得新成效。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广西创新驱动发展大会,提出“让创新成为引领广西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加强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让广西成为保护知识产权最好的地区之一。”自治区建立广西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其统筹协调全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知识产权强区建设工作职责;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制定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与14个设区市签订了《实施〈广西发明专利双倍增计划(2016—2020年)〉目标责任状》,将发明创造主要指标列入政府绩效考评。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西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实施方案》、《广西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相关部门职责,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海外(区域)布局和知识产权保护提升计划。

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制定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广西知识产权(专利)系统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制定了《广西知识产权(专利)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初步建立知识产权(专利)社会信用体系;修订了广西专利资助奖励政策。

自治区公安厅与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

自治区财政厅在自治区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经费,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自治区文化厅出台《文化单位(场所)安全生产规范管理工作指引》,全面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防范机制。

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台《关于培育名优品牌促进产业脱贫工作方案》,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攻坚、培育名优品牌工作;印发《广西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志愿服务队组建和工作方案的通知》、《全区工商系统工业园区商标品牌指导服务站建设工作方案》,推动商标品牌保护与发展,实施商标品牌战略。

二、申请登记

2016年,广西知识产权产出保持良好势头,区域知识产权指数全国排名上升至第16位,是自2010以来进步最大的省份。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59231件和14852件,同比增长35.60%和9.4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3078件,同比增长39.83%,居全国第10位;发明专利授权量5158件,同比增长28.37%,增长率居全国第4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同比增长49.95%,居全国第18位,比上年提升2位,增长率居全国首位。6项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新增商标申请量35229件,同比增长39.04%;商标注册量19616件,同比增长3.99%;累计有效注册商标103135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1件,广西著名商标77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3件。

作品著作权登记300件,同比增长24.45%;版权合同备案登记360件,同比增长27.66%。

新增松属“松泰”、山茶属“金背丹心”、“冬月”、泡桐属“绿桐1号”等4个林业植物新品种,累计获得8个植物新品种权;新申报的牡竹属“甘之贻”、桉属“东林1号”、“东林2号”等3个新品种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初审;申报林业标准44项,其中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制修订2项,林业地方标准项目制修订42项,共获批准立项33项(其中林业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32项),立项数量创林业标准制修订历史新高。

新增西林火姜、英家大头菜、乐业猕猴桃等9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获批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总数达56个;新申报的车田西红柿、车田辣椒、那林鱼等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受理。

三、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

2016年,各部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不断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一)行政执法

自治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打击侵权假冒重点专项整治行动,开展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打假专项整治、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专项治理、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监管以及中国形象维护“清风行动”;推进全区侵权假冒领域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集中公示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

自治区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全年出动执法人员362人次,检查各类商业场所121次,检查各类商品32660件,共办理各类专利案件556件,同比增长25.8%,电子商务领域执法办案量实现零突破;推动全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建设,在12个设区市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分中心,全年受理维权援助案件52件,出具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意见49份,接收电商平台假冒专利投诉42件,开展企业维权援助服务15次。

自治区农业厅组织开展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检查,对桂林、贺州、梧州、玉林4个市的种子生产基地县进行巡查,抽取30个水稻亲本鲜活组织进行品种真实性检验;组织各市植物新品种保护管理机构开展种子市场检查,全年出动执法人员23411人次,整顿市场3535个/次,检查种子经营户21041个,抽检种子样品292个;受理品种权侵权举报案件1起。

自治区文化厅组织开展违法违规互联网文化活动查处工作,依法查处鸟人伴奏网等19家违规违法网站;加强全区“12318”文化市场举报办理工作,共进行举报登记375件,接收“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络系统转办举报24件;全区出动检查309257人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97806家/次,责令改正1212家/次,立案调查839件,移交案件36件,办结案件1427件,罚款212.2万元,没收违法财物61958件,没收非法音像(电子)出版物49856张。

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组织开展打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及制售假冒伪劣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全系统共立案查处侵犯商标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509件,结案509件,罚没款256.5万元。

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项监督检查,共检查产品47个,抽查企业82家;组织全区质检系统开展“质检利剑”、“质量提升”、“能效标识”等专项执法打假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1696人次,检查企业4124家,“双打”案件立案102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3件,捣毁窝点3个,查获涉案产品货值228.5万元。

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版权局)组织开展“剑网2016”专项行动,查处各类侵权假冒案件177件,其中办理著作权案件13件,办结著作权行政案件9件,在办著作权刑事案件4件,其中网络刑事案件3件;梳理备案网络文学网站150家、网络出版服务单位17家,查处未经授权的网络文学网站11家;会同自治区公安厅、检察院、高级人民法院联合挂牌督办了“皮皮小说网”涉嫌网络文学作品侵权案,该案被国家版权局列为全国9件挂牌督办案件之一。

南宁海关全年查获进出口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案件201件,较去年增长33.1%,查获货物数量29.1万件、货物案值人民币1371.6万元,分别是2015年的2.7倍和9.5倍,相当于前4年查获数量的总和;查获案值超过15万元人民币的侵权案件9件,较去年增长8倍,其中在凭祥口岸货运渠道查获1件出口侵权案,为南宁关区近年查获的货物数量最多、案值最高的案件;向自治区公安厅通报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线索9件。

(二)司法保护

全区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侵权假冒犯罪案件246件,涉案金额1.54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282人,侦破公安部经侦局督办案件4件,发起“打假”集群战役1件,积极配合外省发起的打假集群战役线索核查、收网60余件。其中,河池公安机关破获晏某某、黄某某等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涉及假冒劣质食用盐共计800多吨,总涉案金额高达1196万元,是建国以来我区乃至全国打击涉盐犯罪案件的最大个案。

全区检察机关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9件23人,批准逮捕14件17人,其中,批准逮捕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犯罪案2件2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犯罪案11件13人,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品犯罪案1件2人;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9件38人,提起公诉17件20人,其中,提起公诉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犯罪案2件2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12件13人,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品1件1人,侵犯著作权2件4人。

全区法院系统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540件,结案1254件。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共新收案件200件,其中知识产权二审案件156件,民事申请再审案件39件,行政提审案件5件;结案239件,其中知识产权二审案件143件,其他民事二审案件2件,申请再审(民事、行政)案件89件(知识产权民事申请再审案件19件),行政提审案件5件;调撤102件,调撤率42.68%。

四、宣传

2016年,各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宣传,促进了知识产权的宣传普及。

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第十届中国专利周和第六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期间,组织开展大型广场宣传、执法维权、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学校、专利新成果展览展示、投融资项目对接等活动;在主要媒体刊登知识产权专版;开通广西知识产权微信公众号,推送知识产权资讯600余篇,在广西电视台播放了15集“发明创造未来”系列宣传片。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举办广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通过专家论坛、群众竞赛、项目路演、成果展示等方式开展活动,参与活动人数达到1.6万以上并利用微信、微博、电视、电台等媒体,大力宣传双创文化。

自治区教育厅推动各高校大力宣传知识产权,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制作科研成果宣传册和科技展板等多种形式,为广大学生和科技人员讲授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介绍专利动态;组织全区23所高校的196项专利成果参加第六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推动高校师生的创造发明积极性。

自治区司法厅指导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推进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将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七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对象的知识产权法治宣传教育。

自治区农业厅积极参加知识产权活动周各项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规,强化全社会的品种权保护意识。

自治区林业厅配合广西电视台拍摄林业知识产权工作专题片,介绍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效,扩大了林业知识产权的知晓率、影响力。

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利用各类新闻媒体、网络等,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基本知识、运用技巧及典型案例的宣传;举办企业发明创造展览,培育知识产权创新文化,扩大国有企业创新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拍摄商标宣传片、在广西电台播放商标专题节目。组织开展了知识产权宣传周商标系列活动,出动执法人员475人次,执法车辆106台次,检查经营户512户次,发放商标知识宣传资料14700多份。

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推介的横县茉莉花茶、横县茉莉花和融安金桔入选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扩大了我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版权局)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举办版权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开展电视综艺节目著作权保护论坛、颁发作品登记证书等一系列活动,有效地促进著作权知识在高校师生中的普及。

南宁海关组织在区内新闻媒体、海关总署官方网站上发布新闻40余条,利用海关“12360”政务微信公众号等媒介深入报道“清风”行动取得的成果;开展“4·26”知识产权宣传周、“8·8”海关法制宣传日、“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宣传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政策;参与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3场;面向广西253家主要进出口企业开展问卷调查。

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积极参加“4·26”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发放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宣传资料,为公众解答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问题;召开“广西法院4·26国际知识产权日新闻发布会”,向新华社、人民日报、广西电视台、广西日报等13家主要新闻媒体通报我区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情况,公布广西法院2015年度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分会积极参加第十届中国专利周广西活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广西活动等活动;组织180家企业参加7个境外展览会、80余家广西企业参加7个国内展览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五、人才培养

2016年,各部门大力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培训,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

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实施“十三五”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计划,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共建我区首家知识产权学院;新培育建设广西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示范单位20所,列入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1所;与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签订《合作培养广西知识产权人才协议》,举办了广西知识产权系统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研修班;建立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师资库和专利侵权判定咨询专家库,遴选认定首批知识产权培训师资33名、首批专利侵权判定咨询专家51名;举办各类知识产权培训班30余期,培训知识产权相关人员近2500人次,全区拥有专利行政执法人员254人,同比增长132%。

自治区教育厅积极实施广西“十百千知识产权(专利)人才”项目,推动建设广西大学等3个自治区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初步形成一套特色突出的广西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模式。

自治区公安厅组织全区公安机关积极参加公安部举办的国际刑警组织“新丝绸之路”中国及中亚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大会、知识产权刑事执法培训;组织举办经侦部门侦查业务培训和数据化实战培训,与自治区食药部门联合举办食品药品联合执法培训,明确数据化实战工作的思路以及打击食药犯罪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配合实施广西“十百千”知识产权(专利)人才培养,在各类专家、人才平台遴选和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定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对于具有发明专利者予以重点倾斜;联合自治区知识产权局推荐全国专利系统先进集体4个,先进工作者2名。

自治区农业厅组织开展2期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专题培训,培训种子管理、种子科研、种子生产经营人员224人次;结合新修订的《种子法》,组织举办专题培训班55期(次),培训人员3985人次。

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全面推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人才激励机制和十百千知识产权(专利)等人才强企工程,积极开展人才小高地、八桂学者、特聘专家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支持企业重点打造具有集团优势的科研创新团队,深化科技人才培育体制机制。

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开展全区商标业务知识培训,通过组织实施专题培训以及建设广西民族大学创建商标品牌人才培训基地,提升工商干部和各类市场主体对商标品牌创立、管理、保护、运用的认知水平。

自治区质量监督管理局组织举办全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业务培训,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业务工作进行培训,帮助和启发培训人员进一步做好地理标志保护工作。

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版权局)联合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举办国有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培训会,为推动我区国有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自治区检察院积极参与各高校和研究机构举办各类知识产权研讨和培训活动,2名办案人员入选区内知识产权研究人才库。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分会在南宁、贵港、桂林、百色等地开展商事法律培训4次,就企业在知识产权纠纷等经贸摩擦应对等内容进行培训宣讲,培训企业280余家。

六、交流合作

2016年,各部门充分发挥广西区域优势,不断加强国际国内知识产权交流合作。

自治区知识产权局编制《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建设方案》,推进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建设;参加第十一届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联席会议,拓展与泛珠各省区及港澳台合作;建立粤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交流合作以及展会知识产权保护联动机制,开展粤桂琼三省区联合执法行动,支持桂林、南宁与广东省东莞市跨省区市级专利行政执法协作活动;促进广西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与江苏省知识产权信息中心交流合作。

自治区外事办公室加强知识产权涉外信息交流,了解国外知识产权法规政策变化,做好涉外知识产权应对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打击中越边境及跨国生产、制造、加工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活动;协调安排公务出访和接待外国重要团组来访,商讨知识产权交流合作。

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东盟交流合作机制,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商标交流合作,举办以“商标品牌保护与发展”为主题的第2届中国—东盟工商论坛。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分会加强与中国国际商会、中国国际商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