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全面提升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2021年度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结果,桂林市在157个城市中排名第39位,居广西第一,为全区历史最好成绩。
万石谷,粒粒积累;千丈布,根根织成。近年来,桂林市充分发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优势,推动知识产权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创新环境持续改善,护航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桂林市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桂林市市场监管局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着力点,着力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营商环境,有力推动桂林打造“一盘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堡垒
完善顶层设计促发展。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能职责,牵头组织重新确定25家市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统筹推进全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形成全市知识产权工作联动格局。推动出台《桂林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从强化制度约束、加强社会监督共治、优化协作衔接机制、健全涉外沟通机制、加强基础条件建设等五大方面全面部署桂林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作。
强化执法保护见成效。制定印发《2021年桂林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方案》,围绕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产品,统筹推进“铁拳”“蓝天”等多项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有效维护地方经济良好秩序。2021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6次,出动执法人员508人次,检查各类产品、市场、企业812家次,查办侵犯知识产权行政违法案件156件,案值109.62万元,罚没金额102.4万元,较上年度增长75.3%,在全区排名第二。
执法人员检查核对注册商标使用情况
打造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打通知识产权纠纷维权新渠道。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通知》,桂林市市场监管局入驻市中级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成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组织,为知识产权纠纷当事人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纠纷解决渠道,降低了权利人维权成本,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实现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快提升。为强化知识产权执法能力建设,通过开展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的执法培训、现场办案指导等方式,提升执法人员办案技巧和实战水平,规范全市查处假冒专利违法案件取证标准、办案程序、裁量尺度,完善案件证据链条,做到案件办理证据充足、处罚得当,建立工作交流平台,促进执法人员素质和能力双提升。
实现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全方位。深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运行体系,解决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痛点”“难点”和“堵点”。2021年开展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服务94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5个,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宣传9次,有效提升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桂林市市场监管局到辖区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服务
创造知识产权“快保护”路径
构建“日常执法+专项行动+公众举报”全链条。围绕抗疫防护用品、食品、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汽车配件、服饰箱包等重点商品,通过市县区多级联合执法、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加强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线索摸排,加大执法频次与力度。及时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打击商标专利侵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同时开通12315投诉举报热线,鼓励公众积极举报知识产权相关违法线索和行为,拓宽案源渠道。
推进展会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机制。充分发挥快速处理机制,缩短流程、即时处理参展商展前纠纷排查、现场知识产权纠纷投诉等问题,力争做到当天受理、当天送达、当天处置;在重大展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执法巡查工作,对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及时处置一起。2021年,共参与各类展会5场,排查展前纠纷4起,处理4起纠纷,排查解决率达100%。
建立重点产业侵权行为快速查处机制。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快速查处机制,有效降低创新主体维权成本,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一方面,通过制定桂林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重点保护清单,推进日常监管向长效综合治理转变,与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建立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案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全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网络平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线上知识产权维权咨询工作,支持企业对知识产权依法维权。2021年,共处理案件线索15条,为企业提供维权咨询服务12家次,依属地管辖原则向外地市场监管部门移送专利侵权纠纷案件9起,涉及9个企业经济主体,5个企业专利。
营造知识产权“同保护”环境
创新服务强保障。依托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入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机构,强化服务RCEP功能。通过加强海外信息服务,收集和更新RCEP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制度、法律、专利申请、维权等实务指引,加强对 “走出去”企业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支撑力度。
搭建平台聚效能。完善知识产权专业服务队伍,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建设,提供知识产权业务咨询和线上服务,及时通报国家、自治区、地市关于知识产权政策文件,帮助企业解决知识产权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主题宣传提认识。结合“4·26”知识产权宣传周和“11·30”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开展社会及企事业单位宣讲。2021年,开展企事业单位(高校)知识产权宣讲11场,参与人数1200余人次;开展知识产权网络平台有奖问答活动,用户访问量达6.6万余人次,参与答题抽奖人数近1.4万人次;开展知识产权进社区、进乡镇宣传活动,累计利用125个LED电子屏进行刊播,发放宣传册1.3万余份,悬挂宣传横幅300多条,设置宣传展板60多张,全力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