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护航 为产业添力——南宁市纵深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蒙跃波 马继稳    2025-04-22 15:48:56

 

国家级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为群众办理相关业务。(何正君 摄)


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向高校学生普及知识产权知识。(何正君 摄)


        2024年以来,南宁市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落实知识产权高价值创造、高效益转化、高水平保护政策措施,围绕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不断增强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动力。
  扎实推进工作 深化示范城市建设
  自2022年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南宁市持续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制度保障。2024年印发《2024年南宁市知识产权工作要点》《2024年南宁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信用管理办法(试行)》,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提供指引。
  南宁市以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为抓手,加快推动试点示范工作落地见效。值得一提的是,南宁高新区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西乡塘区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为国家级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南宁市检察机关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中心被确定为全国知识产权检察办案联系点……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
  此外,南宁市制度创新案例《面向东盟工程建设标准“走出去”新模式》《搭建中华文化AIGC文创平台,探索数字版权链路确权新机制》入选《20232024年度全国自贸片区经典制度创新案例汇编》。在2024年全区市场监管综合专项考核中,南宁市获第一名。
  强化专利培育 “新”发展壮大产业
  随着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的推进,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布局产业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2024年,新增专利产业化样板培育库入库企业69家,新增专利产品备案174件,新增自治区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1家。
  截至2024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30家,在全区占比40.37%;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0家,在全区占比22.83%;自治区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13家,在全区占比22.64%;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54家、自治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2家。创新平台建设有效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以比亚迪为龙头的电池全产业链已投产超过85GWh,南宁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重要集聚区;拓米柔性玻璃镀膜与模组项目填补了南宁市新型显示材料领域空白,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向高新技术领域迈进;铝精深加工产业向航空、汽车、电池铝箔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截至20252月,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4540件,同比增长2.62%,在全区占比36.82%;高价值发明专利4978件,同比增长7.03%,在全区占比35.40%;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5.60件,同比增长7.03%,高于全区平均数2.79件;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58件,累计拥有PCT国际专利申请452件。
  同时,该局全面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促进专利盘活。2024年,25家驻邕高校和科研机构完成专利盘点10635件,占全区总任务的44.32%,入库率达100%。全市通过开展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活动惠及企业637家,专利受让被许可次数2442次,商标许可、转让291件,为企业在科技研发、专利实施、增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培育特色品牌 提升品质和竞争力
  为提升南宁市商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南宁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完善商标品牌培育、运用、保护和管理机制。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南宁受理窗口2024年度商标注册受理量位居全国第五、全区第一,被评为全国优秀商标业务受理窗口;2024年新增注册商标16431件、“五塘苦瓜”地理标志商标1个、马德里商标14件。
  目前,有效注册商标总量203969件,马德里商标6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3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个、全市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企业143家。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地理标志实现“品牌出海”和构建海外产业链供应链。
  为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南宁市市场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南宁老友粉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需求,积极推进南宁老友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接受南宁老友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申请,南宁市已发布老友粉标准20项(其中地方标准4项、团体标准16项),南宁老友粉产业园和南宁市老友协会已在广西—东盟经开区正式挂牌成立,并引进一批老友粉生产企业和项目入驻该产业园。
  保护知识产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023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南宁市开展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经过一年的建设,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组核查验收。2025320日,国家级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揭牌运行,为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提供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一站式”综合服务,实现了全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零”的突破。
  在加大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力度方面,南宁市市场监管局扎实开展“蓝天”专项整治行动,严格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数据核查整改工作;开展专利代理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进一步规范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行为。南宁市市场监管局查办的侵犯“中茶”注册商标专用权案入选市场监管总局年度知识产权执法十大典型案件,4件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案例入选年度广西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南宁市还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对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在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南宁市市场监管局组织知识产权专家深入企业调研,免费提供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与纠纷应对指导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出海”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问题。市场监管部门还通过开展全市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会议暨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实务培训,提升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应对能力;通过举办“千企知识产权护航行动——(跨境)电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公益行活动”,增强跨境电商知识产权风险应对能力,助力本地企业扬帆出海。
  提升服务水平 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围绕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这项工作,我市出台了《南宁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南宁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第三版)》,加快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布局。
  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实施“千企知识产权护航”行动,积极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库内重点企业,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防范。2024年,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南宁市专利代理机构能力提升培训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交流活动,对新能源、新材料两大领域的专利撰写和答审进行专题培训;聘任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智库专家,以“一企一策一团队”服务模式组织智库专家深入企业开展面对面服务,出具《企业知识产权体检报告》,为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创新成果提供有力保护。
  在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方面,南宁市市场监管局牵头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暨入园惠企活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指导各辖区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南宁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两台一会”平台不断创新平台融资模式,推出了科技和知识产权信贷风险资金池贷款、“投贷补”联动机制中相关的技改贷款以及中小微企业孵化基金等多种服务中小企业投融资系列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贷款品种、增加银行授信额度,有效缓解科创型中小企业因抵押物不足导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截至2024年底,专利质押登记金额38.72亿元,普惠企业数65家;商标质押10件,质押金额达0.7亿元;科技和知识产权信贷风险资金池贷款投放6笔,投放金额2900万元。
  在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南宁市将知识产权人才列入《南宁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参考目录》,设立(南宁)东盟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南宁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举办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培训班,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知识产权领域专业人才。目前,全市认定知识产权类高层次人才13人,有916人获评广西“十百千”知识产权人才,其中领军人才51人,在全区占比56.04%
  下一步,南宁市将进一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推动国家级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高效运行,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创新主体开辟专利快速预审绿色通道,吸引更多有专利技术的企业落户,还将服务和打造更多“邕系”特色品牌和特色产品,强化商标品牌和地理标志培育,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