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推动“知产”变“资产”为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民营经济发展进程中,融资难、融资贵往往是制约非公企业壮大的关键瓶颈。今年以来,贵港市市场监管局创新举措,通过推动知识产权(“知产”)向有形资产(“资产”)转化,为非公企业破解融资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从商标质押到专利融资,从搭建联动平台到靠前精准服务,一系列举措让“知产”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金融活水”。
案例见证:商标质押破解企业融资困局
贵港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发展轨迹,正是“知产”变“资产”的生动注脚。该公司业务覆盖全国20个省份,今年因拓展业务急需增加融资,却因实物抵押物已耗尽而在银行贷款碰壁。贵港市市场监管局得知情况后,了解到该公司已注册34个商标,随即派出商标专业人员上门指导。今年6月底,该公司成功以商标作为质押物,获得570万元贷款,用于扩建与市场拓展,品牌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显著提升。“没想到商标也能当‘硬通货’,这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公司负责人对这一服务赞不绝口。
机制创新:“政银企”联动激活无形资产价值
破解融资难题,关键在搭建高效桥梁。今年以来,贵港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搭建“政银企”三方联动平台,创新推出“部门宣传引导+企业主动参与+银行机构精准服务”的商标金融合作模式。通过组织面对面商标金融服务活动,强化政企、银企沟通,让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被金融机构“看见”并“认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贵港已有3家企业通过商标质押融资实现“知产”变现,融资金额达3088.5478万元;另有8家企业以核心发明专利作为质押物,获得贷款1.2亿元。这些资金如同“及时雨”,为企业技术升级、市场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
靠前服务:全链条助力企业“知产”变现
针对众多非公企业拥有优质商标却因缺乏传统抵押物陷入融资困境的现状,贵港市市场监管部门主动靠前服务,构建起全链条帮扶体系。一方面,深入开展政策宣讲与需求调研。在今年的走访服务中,工作人员向市场主体、农户普及商标注册、培育、质押融资等知识,解读商标品牌核心价值,强化企业商标管理意识。全市累计走访企业100多家次,发放宣传资料79份,现场解答疑问30多人次,梳理出重点融资帮扶企业100多家。另一方面,精准对接与全程指导。对持有专利、商标的企业,市场监管部门鼓励其以无形资产融资,并联合邮储银行贵港市分行、柳州银行贵港分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针对霖达羽绒、跑腿快车、西江乳业等重点企业,工作人员全程跟进,协调解决融资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特别是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报备环节,积极对接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动审核登记材料优先加快处理,有效促成企业融资成功。
品牌培育:构建“价值提升-发展加速”良性循环
为帮助企业获得更高融资额度,贵港市市场监管局更注重引导企业深耕商标培育与品牌建设。通过鼓励企业加大品牌投入、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推动品牌价值与企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今年一季度,贵港引导指导经营户申请商标1220件,新增注册商标627件;截至2025年3月底,全市累计有效注册商标达32072件,同比增长7.43%。商标品牌的“做强做优”,不仅让企业在融资中更具优势,更成为推动贵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从“知产”到“资产”的跨越,是贵港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市场活力的创新实践。未来,随着知识产权转化机制的不断完善,将有更多非公企业凭借“智慧成果”赢得发展先机,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