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油茶:一抹油茶香 千年文脉传

来源:广西市场监管局        2024-04-28 09:38:52

据史料记载,恭城人打油茶始于唐代,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油茶的出现,最早是出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恭城属于喀斯特地貌,地形复杂,瑶族人民长期居住在亚热带雨林山区,山地潮湿,瘴气严重,致人生病。瑶族先辈们,认识到茶能解毒,在生活与劳作中,他们将茶水加各种配料制作油茶,解毒散寒祛湿,强身健体。据《桂林风俗》记载:北宋御史周渭回恭城探亲时,用茶叶和生姜一起捶烂,放油盐后加水烧开煮成油茶汤,用于救治吸入瘴气的病人。瑶族人传承了先辈的油茶,逐渐形成家家户户喝油茶的习惯,长期以往,油茶得到了不断的改良,成为瑶族人日常生活的饮品。

清晨,当桂北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穿城而过的茶江上,漫步在恭城的街巷里,总能频繁听到一阵阵此起彼伏且富有节奏的敲打声,这是打油茶的声音。油茶说“打”,不说“煮”,一套行云流水的打油茶流程贯穿瑶乡人民的生活,一碗香气浓郁的油茶里,藏着烟火味的悠悠古韵,以及道不尽的恭城往事。

恭城油茶制法特别讲究,选用清明、谷雨两个时节采摘的茶叶,先用少许开水浸泡5~10分钟,以减少烟火味及苦涩味,然后在茶锅内放少许猪油烧热,放入姜、蒜及泡好的茶叶稍炒,随即将其捶“茸”(即捣碎捣烂),捶好后加水烧开熬至出味,放入精盐调味,用竹漏斗把茶水分别滤入碗中,撒入葱花、香菜末,随配用小碟装好的米花、脆果(类似油炸的面疙瘩)、酥花生、炒米、炒黄豆、排散,一碗香喷喷的恭城油茶就大功告成了。


制好的恭城油茶,端上桌后,首先闻到一股葱花、香菜特有的香味,进口后初觉是茶叶的清苦,过后便是甘醇鲜香,令人回味无穷。一锅茶水被饮完后,还可向锅内掺入清水熬煮,如此重复熬煮可达五六锅。这样油茶一锅一锅煮下来,味道已没有先前的浓烈,但也正应验了油茶的“一杯苦、二杯呷(涩)、三杯四杯好油茶”之说。

在恭城,喝油茶不分季节,不分早晚,游客来访,随时煮好奉客,据说这是招待客人的最好礼仪。

 

瑶族同胞的各种社交活动,如婚丧嫁娶、亲友聚会、年关节庆、庆生祝寿,甚至家里添丁进口、子女升学等,也必以油茶相聚。恭城油茶的传承,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制作技艺上,还有这碗油茶中满满的感情。有句俗话叫“侗不离酸,瑶不离茶”,油茶具有除瘴祛湿的功能,瑶族人几乎每日必打油茶、喝油茶,这已经成为一种习俗,而油茶不仅仅是恭城瑶乡群众生活中的美食,更是在非遗传承与现代工业的碰撞中打造出的“中国咖啡”新名片。

2008年“恭城油茶制作技艺”列入广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恭城油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使“恭城油茶”成为广西首个特色小吃类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恭城油茶获得2019人同时打油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2021年瑶族油茶习俗入选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恭城“苗族油茶习俗”被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一碗油茶飘香千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饮食文化。如今,“恭城油茶”这一独特的民族饮食品牌、地方文化品牌,成功提升恭城的知名度,也推动着恭城旅游、健康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奔着喝一碗正宗的恭城油茶走进恭城,恭城油茶不再仅仅是瑶族人民餐桌上的美食,它正承载着悠久而璀璨的文化,走出大山,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