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2021年,全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打通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倡导创新文化,深入推进广西特色型强区建设,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断增强,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制度建设
2021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全面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精神,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推进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推进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区建设。”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对接RCEP经贸新规则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水平”列入主要工作任务。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2021年广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自治区印发《关于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自治区颁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林木种苗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条例》。
广西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自治区高级法院、检察院、司法厅、版权局、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市场监督管理局、林业局,南宁海关等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通知》《2021年广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知识产权专项实施方案》《广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方案(2021—2023年)》《广西“保护知识产权·护企业发展”专项活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
自治区版权局印发《2021年广西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方案》,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制定印发《广西落实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工作措施》、《广西开展2021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方案》,自治区林业局印发《2021年打击制售假劣林草种苗和侵犯植物新品种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二、保护成效
2021年,广西知识产权保护成效得到了知识产权各界的广泛认可。各部门依法履行知识产权保护职责,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持续保持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广西知识产权社会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一)司法保护
2021年,全区各级司法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发展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2021年,广西法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知识产权审判质量和效率稳步提升。全年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8525件,同上年增长91.79%,在知识产权案件受理数呈显著增长态势的情况下,广西法院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通过强化审判管理、改革审判方式、推动示范性裁判等方式,审结案件数量亦大幅增长,共审结案件7406件,同上年增加92.71%,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获得自治区党委刘宁书记肯定批示。
自治区检察院认真履行批捕、起诉和刑事诉讼监督等各项检察职能,2021年1至12月,全区检察机关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83件181人,批准逮捕47件94人,不批准逮捕36件88人。受理审查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54件103人,起诉41件84人,不起诉7件11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侵犯知识产权案件4件。加大对挂牌督办案件的指导力度,联合自治区高级法院、南宁海关对6起走私活牛、水果等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挂牌督办。始终保持对假冒伪劣农资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联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7各单位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2021年7月,自治区检察院会同自治区工商联、国资委、市场监管局开展的“保知识产权·护企业发展”专项活动,多次主动走进商会和企业服务,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做深做实,成效显著
高压严打知识产权刑事犯罪。自治区各级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公安部的部署,深入开展“昆仑2021”专项行动工作要求,立足打击犯罪主责主业,全力推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取得良好成效。2021年全区公安机关共立侵犯知识产权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624起,破案39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92人,同比分别上升66.8%、63.9%、58.3%。其中,南宁市公安机关侦破“3.24”特大制售假冒伪劣化妆品案,打掉一个涉案价值超亿元的制售假冒伪劣化妆品的黑工厂;钦州市公安机关侦破一起涉案金额4.7亿元、产供销涉及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多地的特大生产销售伪劣柴油案,两次获公安部七局贺电表扬。
(二)行政执法
2021年,全区各类各级知识产权相关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协作,提升行政执法效能,组织开展系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
强化专利、商标和地理标志行政执法保护。全区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知识产权“铁拳”专项行动、“蓝天”专项整治和商标假冒侵权商标专用权专项行动。2021年,全区共办理各类专利案件227起,同比增长80.16%,其中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33件,受理专利侵权纠纷94起,依法裁决侵权行为成立并责令停止侵权行为的2起,调解成功5起,累计为当事人获得赔偿52.1万元;共查处商标违法案件1353件,案件总值1783.7万元,罚没金额1644.27万元。开展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903家(次),排查出专精特新、瞪羚等重点企业1.9万个知识产权风险点。新布局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10个;办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各类案件375件,其中维权援助案件52件,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271%;知识产权侵权判定咨询案件82件,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15.5%;电子商务领域海外侵权纠纷咨询案件61件,取得“零突破”。 “企业+维权中心”联合共治新模式入选全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十大典型案例。
自治区版权局会同自治区通信管理局、公安厅、网信办等部门,印发了《广西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1”专项行动方案》。2021年,全区共查处各类侵权盗版案件43起,其中国家有关部门挂牌督办案件2起,移送司法机关案件7起,逮捕犯罪嫌疑人9名,捣毁侵权盗版地下窝点18个。查办了灵山“4·02”侵犯图书著作权案。办案人员追根溯源,奔赴三省多地,抓获涉案人员28名,扣押了一大批盗版教辅图书和盗印设备,案值超过2000万元。重点指导、协调柳州市办结了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联合挂牌督办的全国首例网络侵犯考试题库著作权的新型案件。
强化文化和旅游行政执法保护。全区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对网络表演、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等领域开展专项执法活动,针对文化市场开展“净网”、“清源”、“秋风”等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出动检查人员近18万人次,检查经营单位6万多家次,立案侵权假冒类案件215件,办结204件(其中移送5件);办结文化和旅游部转办涉嫌侵犯知识产权案件3件;完成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等六部门督办2件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并按程序移送公安机关。
开展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印发《2021年广西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2021 年广西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根据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要求,以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为重点,加强品种区试和引种试验监管,深入开展种子销售备案工作,加大制种基地监管力度,加强市场检查和种业执法。共出动执法人员13463人次,抽取样品1012个,检查种业企业287家、种子(种苗)经营门店10048个、制种基地311个,针对制售假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种子等立案53件,办结44件,罚没金额59.5728万元,切实维护了我区农民群众利益,保证了农业生产平稳有序。
强化植物新品种行政执法保护。自治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开展2021年打击制售假劣林木种苗和侵犯林业植物新品种权专项执法行动,抽查部分重点市、县的重点苗圃以及种苗集散地、集贸市场等,重点打击无证生产经营、生产经营假劣林木种苗以及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等违法行为。共出动执法人员411人次,检查苗圃69个,下达执法检查整改通知书10份,查处销售假劣林木种苗案件1起,立案查处违法生产经营林木种苗案件5起。有效形成打击植物新品种侵权、假冒行为的舆论氛围和高压态势,积极引导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
强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南宁海关组织开展“龙腾”“蓝网”“净网”和“网剑”等专项行动,2021年,共查办进出口环节侵权案件1997起,查获侵权货物21.2万件,涉案货值1447.8万元。组织开展无害化销毁活动8次,共销毁服装、背包、无线鼠标、手表等侵权商品5.85万件。向自治区公安厅通报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线索21起,其中公安机关决定立案19起,同比净增长100%,立案率高达90%。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自治区司法厅指导和监督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按照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组织和指导市场监管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全区行政执法考试培训,不断提高全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的业务能力。组织我区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资格考试和执法证件审核发放工作,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有关行政部门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与水平。
三、申请登记
2021年,全区有效发明专利28644件,同比增长13.83%;其中,维持年限10年以上(含10年)的有效发明专利2058件,占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总量7.18%。三种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获授权46800件,同比增长35.80%;其中发明专利4573件,同比增长29.99%;全区PCT专利申请127件;其中,2021年PCT专利申请共127件,同比下降14.77%。有效注册商标达38.9万件,同比增长31.54%。马德里商标注册225件。全区新增陆川铁锅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钟山贡柑等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区累计地理标志170个。
2021年全区共登记版权作品1499件,办理引进境外图书版权合同备案264件。为广大著作权人维护其知识产权提供了有法律效力的版权权属证明。
截至2021年底,我区农业农村厅累计向农业农村部申请农业植物新品种权254件,75个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业植物新品种授权,授权品种较上一年增长41.5%。在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累计165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地理标志农产品授权用标企业800多家,生产产值500多亿元。2021年3月1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其中广西1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列入协定清单内,数量上排全国第九名。2021年投入资金3000万元,对1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工程重点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建立品种繁育基地10个和产业标准化基地48个,建设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馆10个。工程项目覆盖种植面积600多万亩,养殖规模1500多万头(羽)。2021年11月开通为期一年的南宁东-北京西(G422)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冠名高铁专利。广西地标农产品工程在全国绩效考评中获评为优秀,南宁火龙果地标农产品工程创建经验在全国大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四、文化建设
2021年,各知识产权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大局,统筹抓好宣传普及和教育培训,大力倡导创新文化,积极营造知识产权强区建设良好氛围。
(一)宣传
广西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厅际联席会议主办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广西活动,开展90多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包括在全区各地开展20多场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校园及广场日活动,为公众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面向企事业单位和高校院所举办15场知识产权专题培训讲座,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企业、园区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益行活动,为企业维权“看病开方”;向社会发布《广西高价值发明专利发展态势分析》《2020年广西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等系列研究成果和报告,展示我区知识产权保护和高价值专利培育等工作取得的新成果;在网站、微信微博、广播电视、报刊、户外广告栏等线上线下平台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普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引导公众严格保护和合理运用知识产权。
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见面会等,及时通报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重大事项和进展情况。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广西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广西活动启动仪式连线上海兰迪(南宁)律师事务所越南、泰国工作站通报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情况。自治区高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厅等部门也举办了相关活动新闻发布会,通过发布白皮书、典型案例等形式,通报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重大事项和进展情况,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成效。
自治区高级法院通过《中国审判》《广西法治日报》以及高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等主动公开大要案,并进行同步网上直播,主动公开生效裁判文书。自治区公安厅积极参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知识产权宣传周、打击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侵权假冒伪劣商品统一销毁行动等宣传活动,坚持将宣传工作与打击破案同部署、同推进,营造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良好舆论氛围。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从严、从实、从细做好知识产权的法治宣传工作。开展“送法进企业”“送法进社区”“送法进校园”等活动。自治区司法厅联合广西日报、广西广播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广西新闻网等主流媒体以及腾讯、新浪、头条等新媒体,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微博、微报、微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平台,推出普法教育栏目、案例,推动实现法律法规家喻户晓。自治区司法厅网站与所属新媒体共发布有关知识产权的法治宣传报道共89篇次,其中普法网7条、微博35条、微信15条、今日头条17条,一点资讯15条。自治区版权局大力宣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组织广西广播电视台《凡事说理》《说事论理》栏目第一次播出普及著作权法知识的专题节目,协调广西网络干部学院第一次将版权内容列入全区公务员网络培训必修课程。
自治区卫健委利用网络及微信等公共平台,将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与科普宣传月活动、卫生下乡、卫生科技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等活动结合起来,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知识产权知识。组织专家组深入医疗卫生单位调研,了解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情况,在调研基础上,邀请专家就维权、专利申请、专利文献检索等卫生系统比较关心的事务,赴医疗单位开展咨询、疑问解答活动,使医务人员进一步了解营造知识产权保护文化氛围的目标和意义,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走进经营场所、走进校园,走进群众,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通过入户宣传、召开业主培训会等方式,宣传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指导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企业履行主体责任,从源头上遏制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依托传统媒介和新兴网络,面向社会深入宣传知识产权法规政策、典型案例等,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丰富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形式。一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广西民族大学组织举办“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与运用”讲座,通过播放讲解宣传片、互动交流等方式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15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二是开展网络宣传,在广西农业农村厅网站、广西种子管理专栏发布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政策、新闻等。
自治区林业局加强林业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激励发明创造、依法维护权益的良好氛围。举办一期林业知识产权培训。
自治区教育厅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为知识产权提供源头活水。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2021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办法(试行)》,开展惠益分享协议的协商谈判和实施以及经验总结和宣传等活动。分别在防城港市和桂林市设立了金花茶和罗汉果ABS项目示范点,通过试点取得预期成效,并于2021年12月通过了国家框架项目组织的国内外独立专家的验收。
(二)教育培训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重点围绕专利行政执法、知识产权强桂和商标品牌强桂战略、商标专用权和地理标志运用及保护、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利资助奖励申报举办培训班,共举办4期培训班,培训240人次。在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举办维权援助培训21期,培训学员800余人次。
自治区公安厅举办全区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办理刑事案件业务培训班,培训全区食药环侦民警骨干65人。
自治区司法厅指导广西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充分发挥律师队伍专业作用,开展律师执业能力培训,提升律师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调解能力。广西律师协会举办一期知识产权业务线上培训班。同时,指导广西律师协会加强与知识产权需求高的行业协会、企业的沟通,争取建立交流机制,构建交流平台。
自治区人社厅将知识产权专业纳入经济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考试专业目录,在经济系列高级职称中单列高级知识产权师,有利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持续组织实施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项目。依托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实施《自治区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139”计划》,确定了16名医学领军人才,29名学科带头人,90名中青年学科骨干人才,有效充实了高层次卫生科技人才力量,培养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医药卫生人才。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精心组织保护种业知识产权宣传培训。通过举办2021年广西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座谈会、专题培训班以及邀请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专家讲座等形式,组织科研单位、农业院校、种子企业和各市县种子管理部门共400余人参加培训,提高参训人员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能力。
自治区林业局举办了2021年全区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培训班,重点讲解植物新品种保护及其有关法律法规、植物新品种育种技术等内容,各市林业主管部门科技管理科室、推广站或林科所负责人,各区直林场科技推广工作部门负责人、科技助理,各直属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直属企事业单位科技工作负责人共80余人参加了培训。
南宁海关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构建“1+N”知识产权保护执法环环相扣生态链体系,建立知识产权领域“党员品牌工作室+一线关员”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干代练讲学习点移到案件查发现场推动实操技能、现场经验、队伍素质三位一体共同提高。
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等活动。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益行活动,深入广西自贸区、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柳州工程机械聚集区、广西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电子商务协会等园区、企业、单位、学校、网络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服务10次。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通过组织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座谈会,解决企业、单位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难题。自治区林业局面向广西林科院属各研究所举办知识产权专题报告会,提升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高级法院组织全区法院系统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倾听企业声音”送法进企活动,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在线访谈网络直播活动。自治区检察院开展“保知识产权·护企业发展”专项活动。自治区版权局通过网络访谈和电台访谈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执法队伍培训,先后举办了文化市场执法骨干培训、集中办案暨以案施训、案卷集中评查等六期培训班,采取专家授课、专题研讨、实战办案和案件互评等多种形式结合进行。同时,依托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线上线下培训平台,先后组织全区300余名执法人员参加文化旅游部综合执法监督局举办的各类线上线下执法专题培训班,全面锤炼了我区文化综合执法队伍,提升基层执法机构的实战能力。
五、交流合作
自治区外事办积极谋划和实施“百名外交官入桂”系列活动。3月30日至4月4日,奥地利驻华大使石迪福(FriedrichStift)率商务代表团一行18人访问我区南宁和柳州市,重点围绕广西汽车工业、钢铁、金属加工、旅游产业等进行实地考察,期间,自治区主席蓝天立会见了石迪福大使一行。举办“2021中国广西—以色列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推动广西与以色列务实合作。2021年7月30日,外事办与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馆在广西南宁共同举办了“2021中国广西—以色列科技创新合作论坛”,开展农业、科技、经贸、招商等领域务实合作。积极做好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外国驻华使节接待工作。
广西贸促会牵头成立广西国际商会驻新加坡、马来西亚商事法律服务点,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法律顾问等一站式、多元化、全链条的商事法律服务,帮助会员企业防范和解决“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风险以及涉外法律纠纷。举办中国—东盟商事法律合作研讨会,围绕RCEP协定签署后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合作的新机遇等商事法律领域国际热点进行探讨。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刘春田以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所长龙传红就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合作等议题发表演讲,进一步丰富中国和东盟法律合作内涵。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2021年10月举办第二届中国(广西)—东盟现代种业发展大会。组织有国内外300个以上企业参展,主要展示东盟国家和广西的水稻、玉米、甘蔗、薯类、中药材等特色农作物,畜禽动物、水产渔业等的名特优稀新品种资源及种子种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