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增30个中小学生发明创造试点示范单位

发布时间:2018-05-18 15:42:42

2018年5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知识产权局、教育厅、科协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第六批广西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示范单位(试点)名单的通知》(桂知综字〔2018〕19号),确定南宁市星湖小学等30个单位为第六批广西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示范单位(试点)。截至目前,广西共有中小学生发明创造试点示范单位142个,其中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南宁市第二中学、柳州市文惠小学、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等5个单位被列入“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

广西自2013年启动开展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示范单位建设工作,目的在于通过该项工作充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在全区范围内的中小学校(含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中学等)、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中,建设一批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示范单位,充分依托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实施广西中小学生发明创造项目,激发中小学生的发明创造热情,增强广大中小学生知识产权意识,提升对创新成果的培育、配置、创造能力,促进中小学生发明创造工作的深入开展。

广西开展中小学生发明创造试点示范单位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整合资源,创建中小学知识产权示范教育。自治区知识产权局、科技厅、教育厅、科协四部门成立实施协调小组,负责广西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示范单位建设工作,包括制定方案、发布管理办法、筹措经费、示范学校遴选、评审及审核;示范单位建设宏观管理和指导,通过进一步加强联合协作,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提升中小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

二是以点带面,规范发展发挥品牌效应。近4年来,广西全区14个设区市每个市至少建设了3个以上示范学校,通过示范学校的作用,带动其他学校知识产权教育工作。例如,南宁市滨湖路小学追求以创新为载体的知识产权教育理念,通过“商标注册”这一极富创意的形式,践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校十年来,该小学自觉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实施品牌战略。

三是自主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通过组织实施发明创造项目,将培养创造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制度结合起来,把知识产权教育广泛普及到中小学生中。几年来,全区中小学发明创造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教育,小发明小创造与美术小制作结合,与科技创新活动结合,与研究性课程结合,甚至渗透到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教育中。例如,钦州市灵山县实验小学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系列讲座、科技创新等活动;南宁市滨湖小学,邀请中国教育电视台品牌栏目《我爱发明》嘉宾、科普专家孙心若老师以及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粟学俊教授等专家,为师生作专题讲座;桂林市第一中学,邀请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团队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探究科学》《科技小发明》等校本课程;柳州市高级中学,组建研究性学习指导团队,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团队,以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南宁第一中学,开设创造发明活动校本课程。

四是专利申报,积极挖掘中小学生创造潜能。通过知识产权教育,学生对知识产权的知晓率大幅提升,树立起尊重和保护创造成果的意识,也培养了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促使创新方案、创造成果、创意作品大量涌现,专利申请量逐年递升。第一、第二批42个示范单位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南宁市逸夫小学等验收中,中小学生获专利的发明作品达98项,分别有定时自动换挡电风扇、可升降双层火锅盘、一种白板笔的注墨器等;获专利受理的发明作品达77项,分别有智能汽车转弯遇障报警装置、种轻便式火灾逃生网梯、一种远程协助智能头盔等,目前仍有众多作品正在积极申请。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对促进广西广大青少年创新发明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是充分借力平台,展示中小学生发明创造成果。广西在每年举办的全区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上设立展示专区,并设置了“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特别奖”奖项。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发明创造作品参展参会,每一届均有近百件作品申请参展,为进一步促进中小学生发明创造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六是高度重视培训工作,提高师资辅导水平。近几年来,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师资培训方面。在示范单位创建期间,广西知识产权局与广西科协合作,多次组织开展师资培训。例如,举办广西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示范单位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骨干教师培训班、广西中小学知识产权科技教师巡回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的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专家对全区14个市的示范单位骨干教师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多以专题形式开展,内容丰富、针对性强。通过培训,提高了广西示范单位科技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活动能力,对推动各地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发明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来源:广西知识产权局综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