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推进知识产权事业量质齐升

发布时间:2021-04-27 16:25:48

为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2020年以来,南宁市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逐步构建起了多门类全链条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促进南宁市知识产权事业实现量质齐升,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一组数据见证了南宁市知识产权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0年,南宁市共申请三种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17964件,同比增长23.56%;三种专利获授权11825件,同比增长68.18%。

截至2020年末,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8739件;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05件,同比增长10.3%,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区第一。

2020年,全市新增注册商标23508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113992件,同比增长23.15%,全区占比38.54%,位居全区第一。

1 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亮点纷呈

自2019年南宁市获批成为广西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以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南宁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2019—2022年)》,促进南宁市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果、运用效益、管理水平、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020年,南宁市市场监管局组织企业申报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单位,最终28家企业获批成为2020年度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单位,总数占全区第一。目前,南宁市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50家,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单位138家,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认证企业327家,广西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3家,产业知识产权联盟4家,知识产权智库4家。全年新增中国专利优秀奖2个,占全区40%。

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标志商标,南宁市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横县茉莉花茶”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协定互认互保名录,成功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横县茉莉花”“武鸣沃柑”入选首批广西“桂字号”区域公用品牌。截至2020年12月底,南宁市拥有地理标志商标7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个。

在拓展知识产权企业融资渠道方面,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出台《南宁市科技和知识产权信贷风险资金池实施方案》,建立多部门联合的“政银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共同组建科技和知识产权信贷风险资金池,投入铺底资金1765万元,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贷款业务品种,增加银行授信额度,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促进科技和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及产业化。2020年,全市有7家企业通过风险池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共计6500万元。疫情防控期间,南宁市根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信息,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针对性和有效性。2020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4.37亿元,同比增长44.70%。

南宁市还通过创新谋划设立南宁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加快布局南宁市知识产权运营工作,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持续提升。目前,中国—东盟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广西大学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南宁市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已开展知识产权交易业务,发挥运营平台效用最大化。

此外,在高端知识产权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南宁市将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等知识产权人才纳入南宁市高层次人才认定范畴,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支持工作力度。截至2020年,南宁市共有广西“十百千”知识产权人才559人,其中领军人才39人,中青年专家178人,实用人才342人。同时,大力培育高端知识产权智库,认定了中国—东盟创新治理与知识产权研究院(广西财经学院)、南宁市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研究院(广西大学)、南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中心(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4家单位为2020年度南宁市知识产权智库单位,进一步推动全市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全市知识产权决策咨询水平。

2 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2020年6月,中国(广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南宁分中心和中国(广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分中心揭牌,标志着南宁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进一步提高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南宁市依托广西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南宁分中心和中国(广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分中心,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构建便捷高效的维权援助工作体系,为维护权利人和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提供多方位服务。市场监管部门开通南宁市知识产权公益服务热线,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维权帮扶力度;通过入驻中国—东盟博览会、全国教育装备展销会等多个大型展会,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维权援助服务。

为优化营商环境,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与公安、法院、检察、司法、海关等部门的合作,坚持将“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与专项行动相结合,持续保持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高压态势。2020年,全市办理专利行政案件27件,办理商标侵权案件163件,案值93.47万元,罚没款合计83.46万元。市公安机关共立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84起,涉案金额约2164万元。南宁市还深化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逐年加大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力度。2020年,市中级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616件,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176件,结案率为72.77%,有效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

3 打造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升级版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南宁市知识产权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今年,南宁市以统筹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推进南宁市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实施,建设中国(南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大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力度,加强高质量专利培育和运用等方面为工作重点,全力打造南宁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升级版。

在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方面,通过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培育高价值专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和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建设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南宁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

将不断完善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布局,围绕新能源、铝合金新材料产业发展建设,积极推动中国(南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申报和建设。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服务功能,促进南宁市新能源、铝合金新材料等领域专利申请和授权质量稳步提升,形成一批大幅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有力支撑产业提质升级的高价值专利(组合)。

作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牵头单位,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力度,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增强系统保护能力。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部门的协同配合,构建南宁市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灵活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为加强高质量专利培育和运用,南宁市将积极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体系,扶持培育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推动创新资源转化运用;继续联合多部门共同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为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来源:南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