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0日第21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北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拉开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帷幕。宣传周期间,市场监管部门结合“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商场、进乡镇”等活动,组织知识产权维权服务队深入全市企业,为企业“问诊把脉”,深入了解企业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情况及维权援助需求,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也结合工作特色,在辖区农贸市场、大型商场等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引导公众严格保护和合理运用知识产权,为优化北海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据介绍,近年来,北海市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事业亮点纷呈,发明创造工作取得新突破,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指标在全区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排名全区第一。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数突破千件大关,总量达到1095件,创历史新高,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52件,同比增长16.07%,排名全区前列;个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26件,排名全区第一,个人有效发明专利量380件,排名全区第二;2020年北海市新注册商标2882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11262件,同比增长30.98%,排名全区第二。北海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过去一年多措并举,为北海市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奠定了基础。
抓好顶层设计,创新护航机制。北海市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北海市专利资助和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该局在知识产权管理服务结构上进行了深层次改革,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行政体制建设,在市级层面设立知识产权局的基础上,增设7个县(区)级知识产权局,并在各基层设置了17个知识产权所,实现市、县(区)、所三级联动全覆盖,知识产权所的设置为全国首创,推动了知识产权行政体制建设进一步深入基层、贴近群众。
促进知识产权转化,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一是推进专利成果展示。2020年,北海副市长李泽进率北海代表团参加广西第十届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北海7家企业十多种专利产品在展会上展出,获得了参观群众的好评。二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拓宽知识产权融资渠道。联合北海市金融办、北海银保监分局、桂林银行北海分行、建设银行北海分行等部门举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交流会,帮助解决企业融资困难。2019年桂林银行北海分行与广西新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约专利质押融资金额高达1.6亿元;2020年共收集10家企业6.238亿元专利质押融资需求,北海市专利技术合同登记认定131项,技术转让合同总金额7.584亿元,有效促进知识产权运用转化。
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提升社会满意度。一是多举措服务知识产权企业。新冠疫情对北海市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了很大影响。北海市结合知识产权直通车服务工作,通过市场商场、高新区、工业园区的宣传栏及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多种途径,宣传疫情期间网络办理专利业务及专利奖励、维权的政策措施。开展专利异常预警工作,针对专利权人受疫情影响漏缴年费的情况组织专项检查,对50家企业(个人)进行年费缴纳提醒通知;跟踪落实企业专利奖励扶持,共受理企业(个人)专利奖励申请73份,发放专利奖励资金35.01万元。组织工作小组深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及维权服务,深入开展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服务75家(次)。2020年组织10家企业申报自治区优势企业培育。目前,有4 家企业成为国家优势企业培育单位,10家企业为广西优势企业培育单位。二是实现非诉纠纷解决机构全面覆盖。北海市是广西首个推设立知识产权维权、仲裁、调解为一体的非诉机构的地市,成立了北海知识产权仲裁院(知识产权调解中心)、广西知识产权维权北海分中心以及北海市知识产权和质量服务中心,设立受理商标、地理标志和专利指导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一窗通办”业务。在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北海各项指标都走在全区前列,其中第三方评估知识产权满意度位居全区第一,开展知识产权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位居全区第一,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北海分中心荣获“2020年度全区维权援助先进集体”称号。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良好宣传氛围。一是加强专利宣传培训。出台《2020年北海市营商环境知识产权宣传方案》等文件,加大专利宣传投入,共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等主题宣传4次,发放宣传资料8700多册,制作宣传板报10块,接受群众咨询622人次,并在人流大量集中的北部湾广场、奇珠广场、西南大道等播放知识产权公益广告宣传动漫片1万多条次,协调北海电视台及多家北海媒体户外广告大屏幕,投放《2020年国家知识产权公益宣传片》等内容,让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观念根植人心。二是提高知识产权公众知晓度。2020年7月20日-10月20日,举办为期3个月的北海首届知识产权知识竞赛(10期)。该竞赛活动时间长、规模大,影响力强,宣传了北海市知识产权营商环境优惠政策,大力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活动开展10期以来,共“吸粉”2.5万多人次,营造了人人参与发明创造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助力产业发展壮大。一是全国首创为贫困村注册商标全覆盖,免费为全市所有贫困村提供商标注册申请全流程跟踪服务,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精准开展79个贫困村394个产业商标培育,联合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商标图样,对商标品牌构思、图样设计等全额补助,新注册商标119件、注册类别商标142件,实现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以上商标的目标。二是为贯彻落实北海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行“三事通解”、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部署,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打造北海市公共服务品牌,主动为北海市“解忧超市”平台申请注册商标21件,商标标识可供各社区各单位组织开展逛“解忧超市”、解“三事”等活动时使用。三是积极推进地理标志注册申报工作,推进商标品牌发展集群化。全市目前有“合浦南珠”“合浦大月饼”“北海生蚝”3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授权21家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识。其中,“北海生蚝”列入第二批175个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名单,这是北海市唯一上榜的产品,即将受到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保护。
强化知识产权执法,保持打击侵权假冒高压态势。一是开展“知识产权铁拳‘2020’专项行动”、元旦春节期间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查处一批违法案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销毁一批伪劣产品。2020年全年共办理商标侵权案件39件,罚没款39.6万元,案件量比2019年增长160%,罚没款同比增长258%;查处反不正当竞争案件10件,罚没款10.57万元。二是加大打击侵犯商标案件力度。与公安部门协同作战,将侵犯“某某堂”商标等侵权行为由行政处罚上升到刑事处罚。目前,已将2家侵权行为比较严重的案件移交公安部门处理、已刑事拘留2人。通过加大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和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三是组织开展全市集中统一销毁侵权假冒物品行动,集中销毁在日常市场巡查和专项整治行动中查获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质量不合格的假冒伪劣商品,种类涵盖食品、药品、日用品、电器、侵权盗版光碟、书刊等类别,预计销毁物品10余种,货值约40万元;2020年北海市知识产权司法案件收案27件,结案25件,结案率达92.59%,有效净化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