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工作一路凯歌

2008-11-26 09:04:00     作者:桂林日报     字体大小:  

  最近,我市专利工作传来全面丰收的喜讯:2007年,我市专利申请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等4项指标在全区14个地市中排名第一,同时实现了外国专利申请零的突破。

  丰收来自辛勤的耕耘。自2006年桂林市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以来,桂林市委、市政府从新的高度、广度推进我市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工作,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进一步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知识产权创造:专利工作突飞猛进

  “你们桂林人很聪明啊。我们公司与桂林的两项合作采用的核心发明专利都是桂林人发明的。”这是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李书福发出的一句由衷赞叹。

  李书福的感叹,反映出近两年桂林专利质与量之高。两年来,桂林市的专利申请量达1641件,而1985—2005年申请量是3287件,两年的申请量达到了前20年的一半。2007年,广西专利申请中有1/4强是桂林市的,可见数量之多。

  专利申请量多从侧面反映出全市整体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两年来,全市申请商标注册632件。全市有“天和”、“漓泉”、“三金”3个中国驰名商标,28个广西著名商标,5个产品是国家免检产品,8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占广西地理标志产品总数的近1/3。

  2007年桂林夺得两个大奖———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一项专利获得第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桂林市知识产权局荣获第十届中国专利奖优秀组织奖。市科技局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科负责人说,在我市的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申请是含金量较高的部分,我市的发明专利申请占申请总量的近32%,高出国内平均水平。两年间,我市专利申请、授权取得了突破性的增长。

  据悉,我市星辰公司拥有的7个发明专利打动了吉利公司,招来了吉利公司一期投资计划2亿多元的合作建设。星辰公司则以专利入股。“你看,专利不仅能卖钱,而且能招商,招高质量的商。”市科技局副局长廖旺明说,“这也反映出我市企业与个人专利意识越来越强,专利运用和转化能力也不断提高。”

  知识产权运用:专利项目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两年来,作为桂林市重点企业———昊华南方(桂林)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全纲子午线工程巨胎”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自主研发国内第一条“36.00R51全纲子午线巨型轮胎”项目,在2007年12月成功下线,这个项目的产品申请了104项专利,发明专利达52件。这是我市注重运用知识产权推动企业新产品开发的一个典型。“我们打破了国外少数跨国轮胎巨头专有产品的垄断,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一些企业聪明地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打造名牌产品。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十分注重利用专利技术发展名牌产品,基本建立起了以专利为主要保护形式的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公司积极申请保护70多项专利,获发明授权专利17项,专利保护涵盖了企业的核心技术。三金牌获中国驰名商标,桂林西瓜霜系列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两年来,我市狠抓专利试点企业知识产权运用体系建设,重点推动和扶持机床、电子信息、橡胶等特色产业企业专利管理制度的建立、运用等建设工作,共有3批17家企业被确定为全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单位,两年来这些企业申请专利249件,大大高于其他企业专利申请水平。

  知识产权保护:树打结合减少违法侵权行为

  近两年,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行政执法环境建设已初见成效。加强了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建设,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的保护格局初步形成。在广西率先成立联合执法队伍,各部门坚持“树和打相结合”,既鼓励和扶持承诺“不销售假冒、冒充知积产权商品”的企业,树立一批典型,又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侵权行为。

  为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商贸流通领域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工作,桂林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组织了相关部门,联合对桂林微笑堂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桂林市商业领头企业开展“不销售假冒、冒充知识产权商品承诺”活动,带动更多的企业主动请缨保护知识产权,遏制商贸流通领域假冒冒充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

  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版权局、市文化局、市商务局分别组织开展了专项行动。如市工商局2007年重点组织开展了对“奥林匹克”标志、“梦特娇”、“LV”、“花桥”等知名商标专项保护行动,对较大的500家服装经营商场、商店等进行全面巡查,查获并扣押涉嫌假冒、侵权服装205件。

  知识产权管理:管理和投入激发了发明创造积极性

  我市在知识产权试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得益于高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

  2006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试点城市后,桂林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市政府工作任务目标,并作为市委、市政府督察督办的一项重要工作,完善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及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全面落实县(区)知识产权机构,全市17个县区都增设了知识产权局,数量占全广西知识产权机构的一半以上,初步形成市、县两级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协调配套的局面。

  为鼓励发明创造,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财政支持力度。试点期间,市政府先后安排127万元的专利工作专项经费,对专利试点企业专利技术开发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科技经费支持累计达1571万元,对试点企业贴息补助2200万元,为实现试点工作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7年,将“桂林市专利资助及奖励费用”专项经费由原来的10万元增加到49万元。通过加强科技管理工作中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有效地激发全市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全市科技管理资源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协调发展的创新体系建设。

  两年来,扎实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每年在“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法制宣传日期间,集中开展一系列大规模的群众性宣传活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座谈、培训。对中小学生的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工作更是开展得有声有色,共举办11期培训班,专场报告会3场,参加人员近5000人。市知识产权局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2007年全国知识产权培训先进集体。